#蒜苗炒豆乾
#馬來華人年菜~不必大菜好意頭才重要
做這道菜的緣起是上一週包潤餅用了黃豆乾,突然想知道為什麼豆乾要染黃?還要蓋印章?
歷史老師的職業病犯了就想查清楚,也謝謝粉絲姵君提供家裡祭祀的慣例~一定要用黃豆乾而且要蓋上紅印章,庇佑子孫出大官。
湊巧afc頻道播出華人年菜必要炒一盤蒜苗豆乾,雖然不是澎湃大菜卻意寓華人傳統的價值觀,有蒜~會算,賺大錢;有豆乾~做大官,追求名利地位的價值觀說過時卻也不然,不論對此認同與否,都覺得菜中含意頗有意思。
這讓我想起二十多年前結婚當天,媽媽煮了一大桌菜祭祖,一道菜一個含意,一邊餵我一邊祝福~食雞好起家、食菜頭好采頭、食芋予你尪有好頭路、食魚頭予你尪起大樓、食豆尪某活到老老老⋯⋯不識字的媽媽無稿演出說得流暢,一場惜別的姐妹桌,母女倆哭得妝都花了~
食物就像無字的契約,有祝福,有約定,有傳承,透過食物可以想起的、連結的、慰藉的⋯
什麼可以像食物般有這樣的力量?無論時間流轉一直存在。
難怪,民以食為天~